祈子食俗 婚禮前夜,新郎家都要請一小男孩在新婚床上睡一宵,俗稱“壓床”,又叫“坐床喜”。在新娘的嫁妝中,娘家都準備一只新馬桶,里面放著一只新的小馬桶(小孩用的),俗稱“子孫桶”。在子孫桶里還要放上“五子”(棗子、花生、核桃、蓮子、瓜子)。高郵一帶的農村中,多有一對“交頸鴨”陪嫁,諧音“押子”。新娘第一次進門時,要踏著一條用米口袋鋪成的小路走進婆家,俗稱“傳袋(代)”。在洞房中,要貼上《榴開見子》、《麒麟送子》、《蓮開貴子》等窗花和壁畫。還要有一個“全福太太”(又稱“福奶奶”)把五子撒向房內床上、地上和新婚夫婦身上,俗稱“撒帳”。中秋節晚上,拜過月的未孕婦女,要到瓜田中“摸秋”,企求得瓜豆而兆得子。今上述各俗大多消亡,僅存者亦已淡化,現代青年流行送洋娃娃給新婚夫婦的習俗。
懷孕食俗 婦女懷孕后,俗稱“有喜”。對孕婦的行為有若干禁忌,如:不吃螃蟹,免得小孩愛吐白沫;不吃兔肉,免得小孩長成兔唇等等。此外,民間還依據孕婦的妊娠反應來預測胎兒性別,如:視孕婦喜吃辣或酸的食品,稱“酸丫頭,辣小伙”。
分娩食俗 舊時婦女懷孕后,婆母用一只大碗裝一些桂圓肉,每天放在飯鍋中蒸燜成汁,供孕婦臨分娩前喝下,可補元氣,俗稱“圓眼湯”,并以蒸燜滿100次者為佳。產前,娘家要送去草紙、喜蛋、桂圓、老紅糖和嬰兒穿的毛衫子、帽子、襪子等,俗稱“催生”。在高郵,娘家還要送一只公鴨到女婿家,俗稱“催生鴨”,預祝孕婦平安生個男孩。嬰兒落地后,要盡快向孕婦的娘家以及各親友家中報喜。凡生男孩的,報喜時要送染紅的熟雞蛋,個數成單;凡生女孩的,送一碗紅糖糯米粥。產后30天內叫作“坐月子”,禁忌串門、吃生冷硬食品。
洗三食俗 俗稱嬰兒出生第三天為“洗三”,要為嬰兒洗澡。洗穿事畢,由一能說會道的婦女抱著嬰兒,先以數滴黃連湯滴于嬰兒口中,再用手蘸少許用豬肉、糕、魚、酒、糖混合燒制的湯水抹在嬰兒唇上,邊做邊說喜話,俗稱“開葷”,又叫“先苦后甜”。外婆家要在這天送來壽面、壽糕等,親友皆要送禮祝賀,俗稱“送湯”。
滿月、百露、抓周食俗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稱“滿月”,滿三個月加十天稱“百露”,滿十二個月稱“抓周”。俗稱:生日年年過,滿月、百露、抓周只一回。屆時宴請親友,賓客送禮赴宴,共祝小孩平安、健康、長壽。
壽誕食俗 每年的誕生紀念日俗稱生日。是日中午,全家吃面條,祝其長壽。逢10的生日,俗稱“大生日”,直至50歲。大生日之前,一般要約請親友屆日赴晚宴,親友均送禮品或禮金表示祝賀。10歲是男女成年前的惟一大生日,舊時十分隆重。女子出嫁后的第一個生日,娘家人要買菜祝賀,俗稱“交生日”,即今后的生日轉交給婆家操辦。揚州還有“男不做三(三十),女不做四(四十)”之習俗。年滿60歲稱“整生日”,俗稱“做大壽”,對過生日者尊稱“老壽星”。60歲以后(也有50歲以后)往往逢9即做大壽,俗稱“做九”不“做十”。舊時富戶做大壽時,要擺設壽堂。在生日臨近時,由兒孫向親友發出大紅壽帖,邀請親友光臨“鬧壽”。生日前一天晚,要辦“暖壽酒”宴請至好親朋。已出嫁的女兒,要用擔子挑來禮品,其中有:壽面、壽桃(桃形饅頭,上點紅色,饅頭數字為66只或106只)、豬肋條肉、大鯉魚以及茶食等,俗稱“姑娘女婿一擔挑”。生日當天中午略備菜肴,供來賓小酌,然后吃“長壽面”,開叉第一碗面時,燃放爆竹,該碗面先奉壽星,然后眾人需先從自己碗中央夾出幾根面條放入壽星的碗中,俗稱“為壽星添壽”。還要向左鄰右舍每家送一碗長壽面。壽星吃了一口面后,再將碗中剩面分別叉幾根到晚輩碗中,俗稱“討壽”。至晚,多大擺宴席。席間,向來賓分發壽桃和壽碗、壽筷等,俗稱“討壽”。
祈子食俗 婚禮前夜,新郎家都要請一小男孩在新婚床上睡一宵,俗稱“壓床”,又叫“坐床喜”。在新娘的嫁妝中,娘家都準備一只新馬桶,里面放著一只新的小馬桶(小孩用的),俗稱“子孫桶”。在子孫桶里還要放上“五子”(棗子、花生、核桃、蓮子、瓜子)。高郵一帶的農村中,多有一對“交頸鴨”陪嫁,諧音“押子”。新娘第一次進門時,要踏著一條用米口袋鋪成的小路走進婆家,俗稱“傳袋(代)”。在洞房中,要貼上《榴開見子》、《麒麟送子》、《蓮開貴子》等窗花和壁畫。還要有一個“全福太太”(又稱“福奶奶”)把五子撒向房內床上、地上和新婚夫婦身上,俗稱“撒帳”。中秋節晚上,拜過月的未孕婦女,要到瓜田中“摸秋”,企求得瓜豆而兆得子。今上述各俗大多消亡,僅存者亦已淡化,現代青年流行送洋娃娃給新婚夫婦的習俗。
懷孕食俗 婦女懷孕后,俗稱“有喜”。對孕婦的行為有若干禁忌,如:不吃螃蟹,免得小孩愛吐白沫;不吃兔肉,免得小孩長成兔唇等等。此外,民間還依據孕婦的妊娠反應來預測胎兒性別,如:視孕婦喜吃辣或酸的食品,稱“酸丫頭,辣小伙”。
分娩食俗 舊時婦女懷孕后,婆母用一只大碗裝一些桂圓肉,每天放在飯鍋中蒸燜成汁,供孕婦臨分娩前喝下,可補元氣,俗稱“圓眼湯”,并以蒸燜滿100次者為佳。產前,娘家要送去草紙、喜蛋、桂圓、老紅糖和嬰兒穿的毛衫子、帽子、襪子等,俗稱“催生”。在高郵,娘家還要送一只公鴨到女婿家,俗稱“催生鴨”,預祝孕婦平安生個男孩。嬰兒落地后,要盡快向孕婦的娘家以及各親友家中報喜。凡生男孩的,報喜時要送染紅的熟雞蛋,個數成單;凡生女孩的,送一碗紅糖糯米粥。產后30天內叫作“坐月子”,禁忌串門、吃生冷硬食品。
洗三食俗 俗稱嬰兒出生第三天為“洗三”,要為嬰兒洗澡。洗穿事畢,由一能說會道的婦女抱著嬰兒,先以數滴黃連湯滴于嬰兒口中,再用手蘸少許用豬肉、糕、魚、酒、糖混合燒制的湯水抹在嬰兒唇上,邊做邊說喜話,俗稱“開葷”,又叫“先苦后甜”。外婆家要在這天送來壽面、壽糕等,親友皆要送禮祝賀,俗稱“送湯”。
滿月、百露、抓周食俗 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稱“滿月”,滿三個月加十天稱“百露”,滿十二個月稱“抓周”。俗稱:生日年年過,滿月、百露、抓周只一回。屆時宴請親友,賓客送禮赴宴,共祝小孩平安、健康、長壽。
壽誕食俗 每年的誕生紀念日俗稱生日。是日中午,全家吃面條,祝其長壽。逢10的生日,俗稱“大生日”,直至50歲。大生日之前,一般要約請親友屆日赴晚宴,親友均送禮品或禮金表示祝賀。10歲是男女成年前的惟一大生日,舊時十分隆重。女子出嫁后的第一個生日,娘家人要買菜祝賀,俗稱“交生日”,即今后的生日轉交給婆家操辦。揚州還有“男不做三(三十),女不做四(四十)”之習俗。年滿60歲稱“整生日”,俗稱“做大壽”,對過生日者尊稱“老壽星”。60歲以后(也有50歲以后)往往逢9即做大壽,俗稱“做九”不“做十”。舊時富戶做大壽時,要擺設壽堂。在生日臨近時,由兒孫向親友發出大紅壽帖,邀請親友光臨“鬧壽”。生日前一天晚,要辦“暖壽酒”宴請至好親朋。已出嫁的女兒,要用擔子挑來禮品,其中有:壽面、壽桃(桃形饅頭,上點紅色,饅頭數字為66只或106只)、豬肋條肉、大鯉魚以及茶食等,俗稱“姑娘女婿一擔挑”。生日當天中午略備菜肴,供來賓小酌,然后吃“長壽面”,開叉第一碗面時,燃放爆竹,該碗面先奉壽星,然后眾人需先從自己碗中央夾出幾根面條放入壽星的碗中,俗稱“為壽星添壽”。還要向左鄰右舍每家送一碗長壽面。壽星吃了一口面后,再將碗中剩面分別叉幾根到晚輩碗中,俗稱“討壽”。至晚,多大擺宴席。席間,向來賓分發壽桃和壽碗、壽筷等,俗稱“討壽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