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trong id="ssocq"><center id="ssocq"></center></strong>
  • <samp id="ssocq"></samp>
  • <menu id="ssocq"></menu>
  • 揚州餐飲新聞

    長北:此生向往高飛的鯤鵬

    2022-03-19 點擊數:989

    長北:此生向往高飛的鯤鵬

    2022年03月 18日 09:12 | 來源: 揚州晚報-揚州網 | 揚州網官方微博

    長北

    1944年,古城八詠園一對知識分子夫婦,迎來了一個小女嬰,父母給這個女孩起名張燕,這就是后來的長北。誰也不曾想到,這個瘦弱的小女孩,長大后成了大學教授。

    “凡人”小傳

    長北(1944-),本名張燕,揚州人,漆藝史論家,東南大學藝術學院教授,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,中國傳統工藝研究會副會長。出版專著30余種,發表論文、評論、散文等400余篇。

    “凡人”自述

    由于酷愛讀書,少年失學心里不服,在工廠期間,我便不放過一切進修聽課的機會,我深信知識改變命運,我不愿做蓬間的燕雀,而向往那高飛的鯤鵬。做人和治學的根基歪了,那就一輩子只能是爬蟲,不可能成長為建構自身學術體系的學者。

    19歲的長北

    14歲輟學,她抹干眼淚當了女工

    新中國成立后,分配到南京工作的父親,一年只回家一次。那時,從南京到揚州不是一個多鐘點車程,而是先火車后輪渡再長途汽車,中轉勞頓。父親每次回家,都會摸著小長北的頭問:“幾歲了?幾年級了?”下次回來,還問一模一樣的話。

    1953年,父親過了夏天就回來了,每天悶在廂房里讀書寫字,沒有動身跡象。長北每天從圖書館回家,會帶回一段幾分錢的炕山芋請父親吃。有一天,父親突然抓住長北的手說:“我不走了,天天在家了,你天天請我吃炕山芋嗎?”

    小長北很為難,“我每年只有姨祖母、叔外祖母給的幾毛錢壓歲錢,請父親吃十天炕山芋還能挺住,如果請吃一個月,我哪來那么多錢呢?”后來,長北才知道,父親失去了工作,這意味著,一家十幾口人的生活重擔,落在了母親一個人肩上。

    身為學校教導主任的母親,從變賣家具到變賣首飾到變賣衣服,直到實在沒有東西可賣,只得精打細算過日子。家里一眾兒女,長北最聰明伶俐,于是接下了為家里管賬的重任。

    “母親每天給我三毛錢,由我交給叔祖母買菜。我記得三毛錢能夠做出一葷兩素三樣菜,葷菜是小魚煮咸菜、百葉炒肉絲或是面拖蟹、昂刺魚湯,炒蝦仁剩下的蝦殼搗出汁水,可以做成好吃的豆腐湯?!边@種捉襟見肘的日子,讓長北從小就接受了“多吃飯少吃菜”、“菜鹵子拌飯”的訓誡,至今沒能改掉多吃飯少吃菜的舊習。

    后來,父親在家自學完了揚師院中文系函授課程,1956年,母親托人送父親進了揚師院附中教語文。正在上初中的長北跟著父親,讀完了大學函授教材中的文學作品。

    14歲那年,因母親被打成“右派”,當年中考成績全市第一的長北榜上無名,成了無學可上的社會青年。面對母親的悲慟和班主任的痛惜,長北抹干眼淚,當機立斷,背著父母獨自去了勞動局,將戶口轉到揚州漆器玉石生產合作社,成了一名女工。

    就這樣,14歲的長北,獨自擔當起了自己的未來,同時也擔當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。

    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觀摩漆器

    自強不息,步入文學藝術的殿堂

    命運無端將一株幼苗拋至深澗谷底,失去了升學的機會,卻無法泯滅她求知的欲望。長北苦苦尋找自己的出路,她打定主意要與命運抗爭。

    此后20年,長北一直勤勤懇懇在工廠做工,不少同齡人還記得,當年這個瘦弱的女子,寒冬臘月天在冰冷刺骨的水龍頭下,一遍遍沖洗玉石,一雙手被泡得通紅發脹。

    知識改變命運,她在做工之余,堅持讀完夜校高中和業余大學,風雨無阻。20多年來,長北丟下稚子幼女,兩地奔波,先后在揚師院學完中文系課程,赴南京藝術學院進修美術理論,赴中央工藝美院學習書籍藝術。她懷揣不滅的理想之火,如饑似渴地吮吸知識。

    機會總是垂青早有準備的人。學成后的長北,憑一紙大專文憑,1985年轉崗成為國家干部,其間雖然多次進修并無文憑,但只要能夠讀書,長北便興致勃勃,幸福滿滿。

    進修期間,長北結識了一批批人品端方、學識淵博的老師,在他們的關心幫助下,她步入了文學藝術的殿堂,視野隨之開闊起來。

    幸逢伯樂,從工廠進入大學講壇

    1982年,長北寫下《從我國漆工藝的發展看揚州漆器》等論文,經過市級推薦,到省工藝美術學會宣講,引起了藝術史論家張道一的注意,他和長北長談后,語重心長地說:“一種人懂得藝術實踐,卻缺乏文史功底,不能搞理論;一種人經過中文或美術理論訓練,卻不懂實踐,只能作隔靴搔癢的空論。你兼有這兩種人不能同時具備的長處,應該搞史論研究?!?

    那年,長北38歲,張道一有意招她為研究生,可她早已過了法定報考的年齡。于是,張道一將她收為私淑弟子,為她開列書單,帶她編寫《中國民間美術辭典》,在張道一的悉心指導下,長北完成了生平第一部專著《揚州漆器史》。

    1993年,張道一到東南大學創建藝術學系,新學科的組建亟需人手,便將長北招致麾下。此時的長北,已有了5年編輯專業刊物、5年在工藝美校與職業大學講授《工藝美術史》《美術史》的積累。

    東南大學是部屬重點985高校,教授云集,高手如林。長北剛到,張道一先生便對她提出了新要求:“你過去那些成果,屬于藝術學子目錄下的子目錄。我要求你在根目錄上出成果,到時候再回到子目錄研究上來,將又是一番境界?!彼f的“根目錄”,是指藝術學理論。長北不得不放下美術史研究,將目光投向通史、哲學史、美學史等更為廣闊的領域。

    初到人文學院,人地兩生,長北再度從零起步。是年,適逢教育部在全國啟動素質教育,長北講授的《藝術鑒賞》很快成為學生爭相選修的熱門。

    第二年,選修這門課的學生暴增至900多人,階梯大教室里座無虛席,連走廊、過道也擠滿了學生,如潮好評不脛而走,次年,她順理成章地獲得了東南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,所講授的《藝術鑒賞》改名為《美學與藝術鑒賞》,上升為全校本科生必修課,她也成為全校本科生必修課程負責人,繼而成為教務處指定的督學。

    經歷了多年的磨難與拼搏之后,長北以其累累碩果,贏得了師生們的肯定。1998年獲批為碩士生導師;2000年又被任命為文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、藝術中心副主任,破格上教授崗,次年正式晉升正教授,為碩士、博士開設《藝術史》《藝術論著導讀》《設計藝術史》等必修課程。與此同時,她還前往中國臺灣、香港等地教學,為全國高校教師開設講座。

    長北與恩師張道一先生

    追求無止境,花甲之年碩博連讀

    以大專學歷廁身名校,難免被人背后說三道四,這對自尊心極強的長北,無異于芒刺在背。

    2001年秋,報紙上登出國家放開研究生報考年齡限制的消息,這在57歲的長北心里激起了層層漣漪:是參加考研,還是放棄?如果不考,校內關于她學歷的議論將沒完沒了;如果考上,她將與自己的學生成為同學,并將尊自己的同事為老師;如果考不上,則將顏面丟盡,自尊掃地……

    長北打電話征詢子女意見,兒子極力反對:“千萬別去考研!考不取是自造丑聞!”兒子的話,深深刺痛了長北。兒子不知道他的母親,哪一回學習曾當過第二?兒子不知道他的母親,一天外語沒有學過,卻在同步的學習中,成為同班同學的課外輔導教師,翻譯了上萬字的外文資料……第二天一早,她給子女打了電話:“氣可鼓,不可泄?!狈畔码娫?,便懷揣著一顆莊嚴之心,去招辦報了名。

    長北參加的是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。此時,距離統考日期只剩下兩月。她將考研經驗總結為“拿得起,放得下”“通盤計劃,由繁入約”,就這樣,她以考前的“舉輕若重”,贏得考試中的“舉重若輕”,順利通過了研究生入學統考,又用1年半時間拿到碩士學位,進入碩博連讀。這一年,她60歲,已屆花甲之齡。

    短短數年內,長北厚積薄發,完成了“三級跳”,靠自身力量站立在東南大學,繼而躋身于名師行列。

    若干年后,長北回憶這段經歷說:“我的讀學位,意義只在于給東南大學一個交代,給自己的頑強性格一個交代?,F在,再沒有人背后議論我學歷拖學校后腿,議論的聲音變為‘不簡單’‘真不容易!’……”

    花甲之年后,長北出版著作發表論文皆將本名“張燕”隱去。她說,“我一直不喜歡自己的本名,因為我不愿做蓬間的燕雀,而向往那高飛的鯤鵬……耳順之年,我決心將姓中的‘弓’與名中的‘火’‘草’‘口’統統扔掉,做一個沒有‘弓’也沒有‘火’、不草率從事、不夸夸其談、且留一對翅膀作長遠自在翱翔的‘長北’,‘長’坐在‘北’書房里,仰觀宇宙之大,我很喜歡自己起的筆名。更名之前所有文章和書,署名權就送給‘張燕’了?!?

    就這樣,花甲之年的長北瀟灑地作了自我解脫,又從零開始了!于是,一個混同于紅粉的“張燕”從此隱匿,一個學術成果豐厚的“長北先生”特立于世。

    回首過往,長北的人生經歷令人欽佩。她14歲失學,憑著超人的意志輾轉求學,進入東南大學以后,一面潛心攻讀,一面四處調查,焚膏繼晷,筆耕不輟,終在晚歲碩果累累。

    40年來,她出版專著近30種,發表文章400余篇,其中,獨立完成國家項目3個,完成高校教材3本,其中不乏超越前人、填補空白的重磅力作,連獲多個國家級、省部級大獎,研究成果得到學界前輩及同仁高度評價。

    對話

    同行稱我“女霞客”

    記者:讀書改變命運,您的這些成就和讀書有何種關聯?

    長北:我轉向史論教學已近四十年。如果說我各階段史論教學有點成績的話,關鍵在于:我喜歡讀書,喜歡苦行萬里去親近自然,去尋訪藝術,去經眼盡可能多的藝術形式,欣賞盡可能多的藝術作品。

    成年以后,我走遍了全國所有省、自治區與直轄市,看遍了全國各省博物館,走訪了45個境外國家,有的國家一去再去,終于基本看遍其境內“世遺”,進入逐國尋找“世遺”、逐省掃蕩盲點的階段,社科院同行稱我“女霞客”。因為每“游”必“記”,積累而有田野考察筆記十多本。

    記者:請問您的治學理念是什么?

    長北:2003年,甲狀腺開刀一拆線,我就忍受劇痛上堂講課,從此落下咽炎頑疾,一講課就發炎,2004年夏劃入退休,堅持帶研究生上課到2006年,帶完全部研究生,轉向自留田里的精耕細作??梢哉f,治學幾乎占據我近二十年生命的全部。

    我治學理念的雛形是在張道一老師的書房里被煙“熏”出來的,張老師對我的治學要求伴隨我成長而遞進,他對我說,“東挖一鍬、西挖一鏟是出不了油的,認準井眼挖下去!你有希望出現井噴!”“每月出兩篇文章,每兩三年出一個大部頭,十年以后跳出去!”我按照這個速度出書發表文章,40年積累有近30本書、400余篇文章,我真的跳出去了。(圖片由長北提供)

    本報記者 王蓉

    頁面版權所有:揚州市烹飪餐飲行業協會           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》備案號:蘇ICP備16003906號    技術支持:仕德偉科技    網站建設仕網云智能建站

    技術支持:仕德偉科技  友情鏈接:中國烹飪協會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  江蘇省烹飪協會 揚州網 揚州面點網 泰州烹飪餐飲行業協會
    99热都是精品久久久久久_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中文字幕_99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 首页_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